来源:互联网 阅读:-
1月23日下午,沧浪街道儿童关爱之家在潼泾一社区为辖区内的儿童带来了一场学习教育帮扶活动。本次活动以“运动检测与语音机器人面罩”为主题,特邀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徐惠中作为指导老师,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创造力,并为未来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活动伊始,徐博士便明确表明,此次活动将制作带有运动检测和语音功能的机器人面罩。并且向孩子们介绍了运动检测和语音功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如人体感应灯具、人体感应玩具、安防系统以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些生动有趣的实例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科技奥秘的热情。
随后,徐博士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3D打印部件、伺服电机、面包板、arduino nano控制器、MP3播放器、SD卡、喇叭、HC-SR505人体红外感应模块以及跳线等。孩子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好奇地观察着这些神奇的部件,心中充满了对即将进行的实验的期待。
紧接着,徐博士开始深入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从电路的连接,到面罩的组装,再到语音文件的录制和加载,以及伺服电机的调试,每一步都详细而清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徐博士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孩子们纷纷领到了自己的实验材料,并开始动手制作。他们小心翼翼地连接电路,认真组装面罩,录制语音文件,并调试伺服电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社工和志愿者们在一旁耐心指导,及时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整个活动室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成功的喜悦。
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孩子们终于成功制作出了自己的机器人面罩。他们迫不及待地展示,测试着运动检测和语音功能,看着机器人面罩随着人体动作而转动,并发出自己录制的语音,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徐博士对孩子们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探索更多科技的奥秘。
本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科技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同时,该项目作为未来引入人工智能科普的一个很好起点,也为沧浪街道儿童关爱之家的科普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