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桥街道社工站(民政服务站)|泥土里读懂中国,汗水中滋养心灵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资讯
2025
08/29
15:05

——苏州农职院“盛夏青苗计划”暑期志愿团队深耕农耕文化实践活动

为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引导青少年在劳动实践中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近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盛夏青苗计划”暑期志愿团队携手蝴蝶社工,奔赴北桥街道盛北社区、丰泾村,为6至12岁的儿童们精心打造了为期两天的沉浸式农耕文化推广实践。活动以“认知-体验-感悟”为核心理念,通过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的系列环节,让古老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青苗”的心中生根发芽。

从课堂到剧场:在互动中播撒文化种子

实践活动的序幕,在一场名为“垄间耕韵漫谈”的文化课堂中拉开。志愿者们以生动的PPT为媒介,将农耕文化的起源、演化与小麦、水稻等核心农作物的知识娓娓道来。结合江南水乡特色,团队重点剖析了水稻的种植周期,并将其与二十四节气巧妙关联,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不违农时”的古老智慧。

理论课后,特邀的当地农民叔叔带来的“种田那点事儿”分享会,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质朴的语言、鲜活的“土办法”和“老经验”,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脚下的土地与餐桌的粮食有了全新的认识。知识的巩固离不开趣味的检验,“小小农夫大闯关”环节随即展开。孩子们在“阡陌逐智”与“知识争锋”的激烈竞答中,不仅巩固了所学,更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午后,创意无限的“禾下童梦剧场”开演,孩子们亲手制作道具、进行脸部彩绘,化身农民、稻穗、太阳与雨滴,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演绎得淋漓尽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情感代入。

0a89043c0ffad42f047b7b1c2a52fc82

从画笔到犁耙:在汗水中体悟劳动真谛

如果说室内活动是文化的启蒙,那么田野实践则是精神的洗礼。活动地点转向广阔的田野。在“对话千年农耕”环节,孩子们亲眼见证了传统农具与现代机械的碰撞。竹制谷斗、木杵与现代化打谷机形成鲜明对比,农民叔叔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的力量。

最令人期待的“稻香跃动,青苗绘春”环节,让孩子们真正化身“小农夫”。他们挽起裤腿,小心翼翼地将嫩绿的秧苗插入水田,亲身体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随后的“农耕运动会”更是将劳动与体育完美融合,“稻间接力赛”、“抗旱保丰收”、“秋收小达人”等项目,让孩子们在汗水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乐趣与丰收的喜悦。汗水浸湿了衣衫,但脸上洋溢的,是劳动带来的最纯粹的快乐。

703ad35c1966d70a57ececc2493b75d0

从感官到心灵:在记录中沉淀文化传承

为了让孩子们从身体的体验走向心灵的感悟,志愿团队在紧张的劳作之后,引导大家静下心来,将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在“自然笔记”上。这不仅是简单的日记,更是孩子们与土地对话的桥梁。他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着金色的稻田、弯腰的稻穗;用朴素的文字,记录下光脚踩在泥土上的奇妙触感、聆听风声虫鸣的宁静瞬间,以及农民伯伯辛勤劳作带来的深刻触动。这份独特的笔记,成为了他们珍藏的夏日记忆,也让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在笔尖得以沉淀和升华。

bdf453771f8ee055c70b793cc2f983e2

此次沉浸式农耕文化推广实践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成功地将知识传授、劳动体验与情感培育融为一体。苏州农职院的志愿者们不仅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段难忘的暑期记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尊重文化的种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推荐阅读:

 

THE END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江苏视窗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