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桥街道康复驿站|以时间为尺,以陪伴为光:蝴蝶社工点亮“陪医”365天+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资讯
2025
08/22
16:00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去医院看病或许只是生活中一件寻常小事。然而,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来说,这段从家门到医院的距离,却可能充满焦虑、无助与重重障碍。在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蝴蝶社工正用一年多的坚守与陪伴,为这些特殊群体铺就了一条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就医路”。

8262189526b3d6876724129483748efe

从“难以启齿”到“有人依靠”:一个群体的无声困境

精神障碍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疾病,定期的复诊、配药是稳定病情、防止复发的关键。然而,现实中,许多患者家庭面临着诸多困境:患者自身可能因病情影响,存在抗拒就医、沟通困难、情绪不稳等问题;家属则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有时甚至因“病耻感”而感到孤立无援。如何安全、顺利地完成一次就医,成了许多家庭心头的一块大石。

正是洞察到这一群体的“急难愁盼”,一年多前,苏州市姑苏区蝴蝶妈妈社工服务社联合北桥街道便民服务和社会事业办公室正式启动了针对北桥街道精神障碍患者的“暖心陪医”个性化服务。这项服务,旨在成为连接患者与专业医疗之间的坚实桥梁,用专业的社工方法,化解就医路上的“拦路虎”。

不止是“陪诊”,更是“陪心”:专业服务构筑全方位支持

蝴蝶社工的陪医服务,远非简单的“带路”和“排队”。它是一套系统化、专业化的支持体系,贯穿于就医前、中、后全过程,核心在于“身”与“心”的双重陪伴。

就医前,是耐心的“沟通者”与“规划师”。 社工会提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近况、情绪状态和就医需求,帮助他们梳理病情,准备好所需的病历资料。同时,社工还会提前熟悉医院流程、预约挂号,规划好最优的出行路线和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未知环境给患者带来的紧张感。

就医中,是贴心的“引导者”与“翻译官”。 从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社工便成为了患者最信赖的伙伴。他们引导患者穿梭于各个科室,协助完成挂号、缴费、取药等繁琐流程。在医生问诊时,社工会在一旁,用温和、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准确表达症状和感受,同时也将医生的专业建议和叮嘱,转化为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确保信息传递无误,成为医患之间顺畅沟通的“润滑剂”。

b78358115984e0f41d2eeb1be1d79d9a

就医后,是持续的“支持者”与“链接者”。 一次陪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终止。社工会在返程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复盘,强化他们对医嘱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社工将陪医服务与日常的社区康复、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工作紧密结合,持续跟踪患者的服药情况和情绪变化,链接社区资源,构建一个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

e1ed808de9f8d619dcb084068970018f

一年坚守,春华秋实:用时间浇灌信任之花

一年多的时间,超过365个日夜的坚持,蝴蝶社工的陪医服务已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发展成为一项深受患者家庭信赖的品牌服务。截至目前,服务已累计覆盖辖区内数十户家庭,提供了数十次专业陪医。

北桥街道蝴蝶社工的“暖心陪医”个性化服务,不仅是对特殊群体精准帮扶的生动实践,更是基层社会治理中人文关怀的深刻体现。它用专业的力量与陪伴的温度,为精神障碍患者点亮了一盏前行的灯,也为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了温暖而坚实的“社工力量”。

推荐阅读:

 

THE END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江苏视窗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